(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专家解读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进行了解读。
梁万年说,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当前疫情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二是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总体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三是通过人群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全球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四是各国的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在加强。
综合来看,人类的抵抗力和病毒之间已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全球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对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梁万年认为,今后,各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交通、旅游、贸易等方面的限制,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国际交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要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下一步,我国将如何继续应对新冠疫情?梁万年说,一是加强疫情监测,随时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建立强大的监测网络。二是对于高危人群、重点人群,仍需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提高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救治能力。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补漏洞。五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施国庆说,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从近期新冠疫情的流行趋势看,发病率、死亡率都处于最低点;第二,从病毒变异株的监测看,目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没有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第三,全球各国对新冠疫情的应对能力增强。
施国庆提醒,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株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新网西宁5月20日电 (孙睿 余迪)记者20日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三江源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导致三江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5月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6772 0
农贸市场如何防控疫情,全市将有统一规范。《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规范特
中新网西宁5月20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0日从青海省红十字会获悉,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志愿者张启孝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
中新网成都5月20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0日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四川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防震减灾安全知识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
X 关闭
X 关闭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核酸[+更多]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大广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多]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孔钢城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丰台区全面[+更多]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18日,[+更多]